课程简介本篇小学深度学习策略-学霸养成计划视频网课,由人生策略师讲课,深度学习策略系列课程主讲。小学是孩子学习的初始阶段。这个时候,学生深度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,对他们以后的生活、学习和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。
什么是深度学习? 是指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实现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,从而提升自己理性的知识和技能,确保能实现学习高效性的一种思想和方式。 叶修深度学习策略课,解析学霸是如何养成的,学霸的成长逻辑,用教育规律引导孩子健康成长,以能力培养来推动成绩的进步,为未来长远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小学深度学习策略课程-讲课截图:
小学深度学习策略课程-文件截图:
小学深度学习策略课程-课程目录:
├─01 专注力训练
│ 01-为什么你要额外训练孩子的专注力?.mp4
│ 02-专注力训练的最强方法——冥想.mp4
│ 03-专注力训练的小工具——舒尔特表.mp4
│ 04-生活小游戏也能训练专注力.mp4
│ 05-视觉专注练习.mp4
│ 06-如何让孩子更愿意训练,训练效果更好?.mp4
│ 07-听觉专注练习.mp4
│ 08-嗅觉专注练习.mp4
│ 09-触觉专注练习.mp4
│ 10-体育运动与游戏训练专注力.mp4
│ 11-训练专注力的数学小游戏.mp4
│ 12-哪些课外班,可以提高专注力.mp4
│ 13-排行榜:如何从众多训练项目中选出最好的?.mp4
│ 14-塑造有利于专注的学习环境.mp4
│ 15-避免破坏专注力的行为.mp4
│
├─02 结构化思维(小学班)
│ 1-让知识变简单的思维方式.mp4
│ 2-清晰思考的本质是什么.mp4
│ 3-结构化在语文中的应用.mp4
│ 4-结构化在数学中的应用.mp4
│
├─03逻辑链条(小学班)
│ 1-怎样培养逻辑思维能力.mp4
│ 2-逻辑链条在作文中的应用-作文范例.mp4
│
├─04对比分析法
│ 01对比分析法-1.mp4
│ 02对比分析法-2.mp4
│ 03对比分析法-3.mp4
│
├─05学习策略
│ 01-高强度用脑.mp4
│ 02-高效记忆的策略.mp4
│ 03-最优学习流程.mp4
│ 04-英语策略-1.mp4
│
├─06可视化思维
│ 01-可视化思维的重要性.mp4
│ 02-可视化思维在语文中的应用.mp4
│ 03-可视化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-1.1.mp4
│ 03-可视化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-2..mp4
│
├─07学习动机
│ 01-无效的动机培养方式.mp4
│ 02-培养动机要点之1-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权限.mp4
│ 02-培养动机要点之2-自我努力的归因.mp4
│ 02-培养动机要点之3、4-能力成长观和方法性辅助.mp4
│ 02-培养动机要点之5-适当的奖惩行为.mp4
│ 02-培养动机要点之6、7-高级自我的构建和低级快感之忌.mp4
│
└─08教育战略
01-人的成长逻辑和能力培养优先级.mp4
02-如何给孩子报培训玛.mp4
小学课堂中,这门小学深度学习课程有什么作用?
来自一位家长的感想:
作为一个家长,个人觉得小学深度学习策略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,在家也能轻轻松松教孩子!
一、课前预习是实施深度学习的基础性前提。课前学习,通过读书、勾圈画知识点,明确课文知识的基本内容,理解课文的基本精神,这是提高接受新知识、强化要点知识达成的基础。然后学有余力的同学开展做题练习,进行巩固、强化、提升的工作,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认同,产生对所学知识的同向强化。这个环节是关键,保证基础知识的学习,保证基本技能的熟练,甚至强化。这些工作为我们开展深度学习奠定基础,由此可以进行选择兴趣点,开展深度学习。
二、根据兴趣和爱好选择开展深度学习的课题。这是我们最为需要的策略,这样能够提升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的效率,愿意学习,愿意开展工作,也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。例如我在教授学生三角形的稳定性问题时,让学生自制三角形和四边形,在材质相同的情况下,试一试那个图形的东西具有更强的稳定性的问题,做出不同材质的图形实物,通过给不同实物的外力,观察那个图形的实物容易变形?有的同学还把圆形的东西参与了比较,最后在课堂交流中,学生排列出相同材质的不同实物,三角形是最为稳定的结论。
实际上,我们应该根据所学内容,结合现实条件,做出最为切合实际的探索,这样能够保证思考问题的可行性,实效性,和可操作性。
引导学生根据兴趣、爱好、及其现实条件开展深度学习和探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、探索知识、应用知识的热情,从而做到学以致用,用以带学的目的。
三、教师设计深度学习的课题,引导学生开展研究,也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、应用知识的积极性。
可以这样说: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习知识、应用知识、形成能力,变成自身发展技能。因此,把知识变成可以看得到,想得出、用得上的知识技能。这样我们就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教学,引导学生开展知识的应用探索之旅,这样学生的学习动能就能被激发出来,兴趣也就能够坚持下去,一切的困难也就变得轻松,变得自如,他们不再把学习知识、应用知识看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。